“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轉眼2017年已接近尾聲。12月22日,常外生物教研組的老師齊聚一堂。在冬至日的暖陽中,大家圍繞閱讀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和《陳閱增 普通生物學》兩本書后所得的學習體會,開展了一次熱烈且深刻的讀書交流會。
教研組組長邵達宇老師率先發言。他談到,教師可以這樣理解核心素養:“個人要有終身發展的品格和能力并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簡言之,就是人的發展應該為其所處的社會發展服務,既有人類發展的共性特征,又有個體的政治局限性。 對“核心素養推行的實踐探索”的細讀品味,有利于完善教師的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行為。教師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領路人,“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師專業發展”非常重要。對兩本書的學習,對于個人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學科知識結構的更新都有一定的影響?!蛾愰喸銎胀ㄉ飳W》是組內自選的專業書籍。這本書在知識編排結構上與中學《生物學》相匹配,是中學《生物學》內容的細化和深化。因此它既是生物教師自我提升的好素材,也是極好的教學參考書。腦海中原本深奧的內容,本書卻能深入淺出、描述得淺顯易懂。更主要的是,此書所有內容切合當前生物學教學的需要,實用性增。相較之前的版本,知識體系的編排和內容的更新,都更有利于完善現有的知識結構,強化專業素養。
邵老師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并給予了大家啟發,其他老師也紛紛交流了讀書后的感悟。張蕾老師聯系自己參加市名師工作室活動的經歷談了自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后對生物學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中的看法。陸志英老師結合自己開設的校際課,提出她讀書后的感受——學科素養和學科知識的關系就好比是“星空”與“大地”,有序、有理的課堂組織和學科知識設計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載體。王藝老師談到,將教師要培養學生獲得的能力和素養融合在課堂活動中,通過設計有不同層次的課堂活動,才能使學生通過實踐、探索、交流等過程,形成核心素養。課堂要追求有效的深度學習。謝敏英老師認為: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給予學生什么。唯有智慧才能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養素養。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新時代的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師需要成為“長流水”,才能給學生需要的“那杯水”。最后,宋玉珍主任就考試評價談了自己的看法:評價是教育教學的指揮棒,它直接決定教師學科教學的方向和內容??荚囋u價改革是讓核心素養落地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保障。只有改變評價方式,建立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考試評價體系,從核心素養的角度評價學生,開發相應的評價工具,學科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