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ptgroup id="ytsez"></optgroup>
  2. <track id="ytsez"><em id="ytsez"></em></track>
    欄目導航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課程建設>>教育綜述>>文章內容
    10大撼動教育的新趨勢報告——大規模、開放式、社會化學習和動態評估的英國開放大學
     
    發布時間:2015-05-13   點擊:   來源:本站原創   錄入者:常州教育網

    英國開放大學已發布了“2014創新教學法報告:探討教學、學習和評估的新模式”。

    報告提出了10大新趨勢,雖然這些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已顯現,但依然還未將之提升為對教育“有深遠影響”。

    為了撰寫報告,學者們收集了大量的新教育概念、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資料,然后將其歸納為10大創新趨勢,并認為其有“引發教育實踐領域重大變革的潛力”。

    1.大規模開放式社會化學習

    這是社交網絡和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s)帶來的優勢。這樣做的目的是匯集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在線學習,通過富有成效的討論和學習項目,而不是在散亂的課程論壇上進行淺層的、脫離主題的討論。

    報告稱:“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連接學習內容之間的討論、創造由在線學習者組成的短期討論組,這些在線學習者可以互相評估彼此的學習任務。”

    2.基于數據分析的學習路徑設計

    報告指出:“學習路徑設計指定預期的學習效果,識別哪些是可以實現的方法途徑,并明確如何對其進行評估。”基于跟蹤和管理學習行為的數據,可以形成學習路徑設計,這是通過提供支持學習行為的媒體選擇和學習行為結果的證據數據而實現的,而使用這些數據意味著對支持成功學習和成功教學的發展,都可以同時進行設計和分析。但是,依然還是需要考慮倫理問題。

    3.翻轉課堂

    當你可以在自己舒服的家里線上學習,為什么還要在大學報告廳里學習呢?翻轉課堂,允許學生使用更多其他資源、視頻講座等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與老師接觸的時間,可以用來花在能更多鍛煉批判性思維的活動中去。

    4.自帶設備

    報告稱:“當學生帶自己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進入課堂,這一行為改變了他們與學校、與老師的關系”。因為他們“不僅裝備了他們自己建立和改進的個人技術,而且還裝備了他們自己的個人專屬學習環境和社交網絡”。

    因此,老師將“成為提供技術支持的網絡學習者的管理人員”,而不僅僅是簡單提供資源和知識。自帶設備,也可能會降低信息通信技術設備的成本。

    5.學習如何學習

    該報告稱:“自主學習,即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學習者、有信心管理自己的學習過程”。因此所謂的“雙循環學習”就是這一過程的核心。雙循環環學習,“不僅制定出如何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而且也將這一過程作為整體進行反映,同時質疑假設并考慮如何變得更有效”。

    6.動態評估

    你善于尋找方法來解決每個個體學生的學習問題?

    報告稱:通過動態評估,“評估和干預是分不開的”,雖然勞動強度大,但這種方法很有可能被用來作為一定范圍的評估工具的組成部分。

    7.基于事件的學習

    基于事件的學習,即創建有難忘回憶感覺的場域。該報告舉了一些例子:例如“制造者展覽會”,在這里熱衷于某一特定工藝品的愛好們走到一起;例如“紅莓果醬”,在這里樹莓派電腦愛好者們見面并交流思想。

     

    將某一事件作為重點,“將給學習者提供一些具體的場域共同努力、互相反饋交流,并交織著個人的參與感和興奮感”。

    8.通過講故事學習

    對年輕學生來說,也許比他們在傳統大學里相互關聯性更大。該報告稱:“撰寫實驗、做調查報告、分析一段歷史”都是進行敘事式輔助學習的例子。

    我們大部分的教育,即合并我們所知的不同事物,以便形成對已發生事情的理解,然后,再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而講故事可以“通過個人的參與和浸泡其中,提供情感上的投入性和學習者間的關聯性”。

    9.閾值的概念

    根據報告,閾值的概念是“當我們學習某個東西的時候,打開了思考一個問題、主題或世界的一種新方式”:如理解傳熱的物理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日常行為活動,例如做飯。

    該報告稱:“這些概念有助于確定主題,轉變學習者對某一主題的范圍外延的看法,如不學習這些常被證明會很困難”。報告補充到:這些也可以被用來作為學生、教師和教育設計者之間對話的焦點。

    10.人腦拼圖

    學習的行為過程,像修補、重裝材料,因此可以被稱為“人腦拼圖”。即“通過原有知識素材或材料(為新知識結構的建構準備資源),不斷重組學習和知識”;也即年輕學生相互關聯度更高,他們是在“通過游戲”學習,與他們在大學相比。

    附件:
      關閉窗口
      打印文檔
      賬號登錄
      保持登錄 忘記密碼?


      主辦單位:常州外國語學校 蘇ICP備05086717號-1
      地址:常州市新北區遼河路55號    電話:(0519)85557800
      技術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常州萬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訪問統計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